我们只做正宗沉香,因为专注,所以专业!
欢迎您光临香至尊
我们只做正品沉香,支持货到付款、支付宝担保交易、七天无理由退货、顺风速递 关闭
浏览历史

极香馆|旷世奇珍:它是跨越千年,难以再现的“一抹绿”
香至尊沉香 / 2017-03-18


或许,没有人会承认一种事物会逐渐的消逝,但是确实会有一些事物总会成为不可能中的可能。

在沉香界,或许绿奇楠就是这个样子。

现在寮国,越南绿奇楠沉香,也只能在一些老版本的沉香典籍里才能查询到。

绿奇楠,在全球的沉香史上,上个世纪末已绝迹。

听之易,见之难。

这是我将它纳入到极香馆中的重要缘由之一。

一梦千年:这是一件真正的芽庄绿棋楠

奇楠结香需百年,能沉水者,更需千年。

奇楠,古称迦南,自古以来,香味高雅尊贵,奇楠便被誉为香中极品, 自汉朝起,皇室祭天、祈福、礼佛、拜神、室内熏香,奇楠为最重要香材,且产量稀少珍贵,因此便有了:“三世修得善因缘,今生得闻奇楠香”之说。四库全书曾记载,占城(越南)奇楠最为正统,历来为皇家贵族所垄断,故一直被称为皇室珍品,一片万钱。

遇到这件绿奇之前,我们曾走访过越南原料产地、市场,也曾拜访过一些藏家,但深感行业水深,始终无缘见识到真正的绿奇楠。

越南芽庄绿奇和越南芽庄白奇一样,都是奇楠种的极品,白奇与绿奇的珍惜程度几乎一样,味道也没有好坏之别,都属奇楠中的王者。只是现今,奇楠之中,绿奇楠存世量更为凤毛麟角,极具收藏价值,世间拥有者屈指可数。

21.png

正是因为这样,也决定了它市场与在藏家心中地位:

1】当今的绿奇楠,它的存世量要比白奇楠更为稀少。

2】当今的绿奇楠,市场需求度的流转速度已经大过于白奇楠

正因为这样,也造就了收藏市场上的两类现象:

1】常有人将活结的绿混淆成野生死结的绿奇,活结的绿奇要比死结的绿奇颜色要深,且尚未入土醇化,许多白木尚未烂透,味道也略淡于芽庄绿奇,活结奇楠,准确来说只能成为奇星,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奇楠。

2】常有人将白奇混淆芽庄绿奇,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,白奇楠外皮青白一些,内为深褐色,偶尔也会出现墨绿色的感觉;绿奇楠,表皮黄褐色,内有墨绿色结油,单凭外观,如非老手很难区别绿奇与白奇的。很多人会按照书中所绘“色如莺毛”的颜色去比对绿奇楠,然而,实际中真正能达到那种“莺歌绿”级别的绿奇楠几乎是见不到的。

但有一点,虽然有的白奇与绿奇很难让人分清,但是它那份淡绿色荧光是一般白奇不具备的。

机缘之下寻得这件越南芽庄沉水绿奇楠手串,结油如膏,黄褐色与墨绿色结油相间,丰厚油脂似乎是历经千年浸结而成的贵气,延绵不止;油光暗哑,更是有着令人迷离的荧光之感。

22.png

为什么我要坚持找寻正宗的绿奇楠?

虽然不同的朋友对沉香或许会有不同的理解,但是我认为,自然事物之所以美好并符合秩序,是自然事物本质使然,因此只有正宗,才会和它的价值与真正的沉香文化相互辉映。

而且,《中庸》有云:“正物之性,以尽物德,尽人之性,以正人德”;无论是对于一个企业还是我们玩香者本身,香正,也是人正。

23.png

冲破味蕾:半米发香 归宁入境

奇楠在各个产地都是奇珍。明代陈继儒《偃曝谈馀》卷下载:“占城奇南,出在一山。酋长禁民不得采取,犯者断其手。彼亦自贵重。”置放在盘中,自然满室生香。味蕾上的归宁,入境,或许成了我对这件绿奇楠味觉上评判的另一种感受,这是我将它放在极香馆的另一个理由。

24.png

这件越南芽庄绿奇楠手串,味道上有别于越南芽庄白奇楠的先凉后甜,味道更为醇净,生闻的时候就富有层次变化,先甜后凉,开始便有甜、凉之感,再闻有花香蜜香奶香之感,又似有坚果纯熟的味道,味道通透,有着极强的穿透力。放在桌上半米的距离,依然能感到丝丝缕缕甜凉之韵。且味道丰富多变,深远绵长,沁人心脾。

品闻绿奇楠,品味的已经不只是单纯的味道,而是仿佛置身于晨光微醺、山高、林密,山泉流淌的意境空间,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,感受超凡脱俗、平静自然、心与自然完美融合的修养境界,感悟人生的真谛。

25.png

人香合一,带来的更是一种波澜不惊与难得的安静与从容。

可藏、可品,可贵,可忆,也像极了我们的人生。

这是一件真正旷世奇珍,更是一件跨越千年的芽庄绿棋楠。

26.png

基本参数:

品 牌:香至尊

品 名:矿世奇珍·越南芽庄正宗沉水绿奇楠

规 格: 16mm*14颗

重 量:37.5g(沉水)

味 道:先甜后凉、层次多变

特 征:黄褐色与墨绿色结油相间,油光暗哑,淡绿色荧光之感


产品分类
关于我们
一、

二、
三、

四、
专业销售各种沉香佛珠手链,佛珠手串,秉承“诚信、诚心、诚实”的宗旨!
所售品种:沉香。
在假货横行的时代,我们坚持只做正品!让消费者放心消费!我们不求利益最大化,但求货真价实,无愧于心!
您请走的每串佛珠均为缘分,请勿过分追求极致品相,须知“静虑离妄念,持珠当心上”
中国网络各大媒体联合报道

点击查看更多报道 >